論文寫作技巧
模板資源
0 引 言
“首要教學原理”也稱“五星教學模式”或“五星教學原理”,主要內容包括聚焦問題,激活舊知,示證新知,應用新知,融會貫通五個教學策略[1].該教學原理由 M戴維梅瑞爾博士于2002 年在總結歸納各種教學理論和模式的基礎上提出,具有普遍的教學指導意義和較高的實踐價值,當時在美國教育界引起了巨大反響.此后不久,我國學者把“首要教學原理”引入國內并開展了五星教學模式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研究,這種教學模式也被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雖然“首要教學原理”在國內也有一定的應用與研究,但是一線教學工作者對“首要教學原理”的了解還不夠深入,應用也不夠充分.為了全面了解該原理在國內的應用與研究情況,促進其應用和推廣,本文運用內容分析法對 CNKI最近15 年的相關文獻進行深入分析并得出相關結論,以期對教育工作者和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有參考借鑒作用.
1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內容分析法是對明顯的傳播內容做客觀而系統的量化,并對量化結果加以描述的一種研究方法[2].本文主要采用內容分析法對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近15年的相關文獻進行量化分析得出相關數據,結合文獻研究法對相關問題深入分析,探討完善研究結論.
本研究的數據樣本來源于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近15年的相關文獻,以關鍵詞“首要教學原理”或“五星教學原理”或“五星教學模式”進行“主題”檢索,共檢索出189 篇文獻,其中包括期刊論文、碩博論文、會議論文等.排除一些與主題不相關的論壇、通知等非學術性論文后,得出170篇文獻作為分析樣本
2 數據處理與結果分析
2.1 “首要教學原理”相關研究的整體趨勢
通過對15年間論文的發表數量進行統計分析,可以看出近15 年國內“首要教學原理”的相關研究呈明顯上升趨勢(見圖1).2003年國內發表首篇介紹“首要教學原理”的文章,該文是盛群力等人對梅瑞爾的?首要教學原理?的翻譯和介紹,開啟了“首要教學原理”在我國研究的先河.2005 年相關研究文獻有4篇,其中包含盛群力發表的?“首要教學原理”新認識?,趙可云等人的?基于首要教學原理指導下的網絡課程設計、開發、評價的研究?.2009年后研究文獻數量逐漸增加,出現了兩次快速增長階段,第一個高峰是2010年至2013年,第二個高峰是2014 年今,2016 年的相關研究文獻達到峰值36 篇. 究其原因,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的教育教學改革需要新型教育理論和教學原理的指導,“首要教學原理”逐漸得到重視和應用.其次,2016年梅瑞爾的?首要教學原理?一書在國內正式出版,極大促進了該原理在我國的推廣與應用.雖然2017年的文獻數量有所下降,但是整體研究仍處于上升趨勢.
圖1 15年間(2003-2017年)“首要教學原理”相關論文的發表數量
2.2 “首要教學原理”研究的主要內容及特征分析
為了深入了解相關研究的內容,本文把理論研究,實踐應用,效果評價三個維度作為一級目錄制定分析類目表,其中“理論研究”維度進一步劃分為“理論本身”、“教學模式與策略”、“課程與教學改革”三個二級目錄,“實踐應用”維度劃分為“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開發”、“學科教學過程”兩個子目錄. 經過對
170篇論文逐一分析、判別、歸類,統計得出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首要教學原理”的研究內容特征分析
類目 篇數 百分比 小計(百分比)理論研究 理論本身 8 4.7%
教學模式與策略 13 7.6%
課程與教學改革 18 10.6%
實踐應用 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開發 45 26.5%
學科教學過程 70 41.2%
39(23%)
115(67.6%)
效果評價 16 9.4% 16(9.4%)
“首要教學原理”的理論研究主要包括對理論的分析探討、教學模式與策略的研究、課程改革與教學啟示的探討三個方面,結合文獻研究的結果得出以下基本結論.
(1)“首要教學原理”能夠為課程和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數據統計顯示約10%的文章研究了“首要教學原理”對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指導作用、意義、方法和途徑等內容,在理論類研究文獻中數量最多,表明該理論對指導課程與教學改革有明顯作用.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課程與教學也需要調整和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策略要相應地改變.目前很多教育工作者還不能合理運用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課程與教學改革,實踐工作中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許多教師將單純的信息呈現當作教學;課堂上缺乏相應的教學活動設計;不注重學生學習過程性指導等.“首要教學原理”作為教學的重要原理能為課程與教學改革提供理論指導,研究表明基于“首要教學原理”的課程改革有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效率、滿意度[3]. 如羅玉梅等人運用“首要教學原理”對專業綜合實驗課程進行了改革,實驗表明將該原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4].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僅要關注教師教學的過程,還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5].“首要教學原理”為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從課堂實踐到理論研究,從課程改革到教學實踐的循環過程提供了理論依據.
(2)“首要教學原理”有利于指導教學模式與策略的設計
研究文獻中有7.6%的文章探討應用“首要教學原理”指導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的設計與構建,占理論研究類文獻的33%.“首要教學原理”的研究實際上是一種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的研究,實施“首要教學原理”同改造教學設計模式是分不開的[6].“首要教學原理”以聚焦問題解決或任務完成為目的,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從激活舊知到應用新知,該模式的應用有助于激發學習動機并促進有效學習的發生.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鄭海生提出的“出示目標、交待任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達成共識→總結歸納、抓規夯基→有效練習、鞏固提高”的“五段式”有效課堂教學模式[7];陳仕品,張劍平等人開發了適應性學習內容動態組織過程模型和學習內容適應策略[8];李逢慶設計了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式的混合式教學實施流程圖[9].“首要教學原理”不僅有利于指導教學模式的設計,也有利于指導教學策略的設計,聚焦問題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研究文獻對比了以主題為中心和聚焦問題兩種教學策略之間的效果差異,結果顯示實施聚焦問題的教學策略的課堂效果好于以主題為中心的教學策略的課堂效果[10],說明聚焦問題教學策略是提高教學效能的關鍵之一.這些研究以“首要教學原理”為指導,設計開發了一系列適合實踐教學需求的新模式、新策略,其中部分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具有較好的普適性,可以運用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與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
(3)盛群力團隊是國內該領域研究的主力軍
?從統計的數據來看,“首要教學原理”相關理論研究有8篇文獻,占研究文獻總量的4.7%,主要發表
理?、?“首要教學原理”新認識?、?走向3E 教學———三述“首要教學原理”?、?教學策略效能的不同水平?等.除了盛群力團隊外,還有其他研究團體和一線教師有相關的研究.如浙江大學的劉徽在對其的解
讀過程中,認為“首要教學原理”是教學設計第一原理[11].這些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對“首要教學原理”介紹、闡述,也結合本土化需求對“首要教學原理”進行了重新解讀,使其更加容易得到國內教育界的接受和應用.
數據顯示,“首要教學原理”實踐應用的相關論文總共有115 篇,約占研究總量的65%.其中,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開發研究的文章約占實踐應用類文章的39%,教學實踐應用的相關文章約占61%,說明該理論對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開發有重要指導作用,在指導教學過程的設計與開發上應用廣泛.
2.3 運用“首要教學原理”指導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開發
為了了解“首要教學原理”指導教學資源設計與開發的應用情況,本文將教學資源類別主要分為傳統教學資源、電子教材、多媒體課件、微課、網絡課程、MOOC 六大類,其中傳統教學資源包括文本教案、教學掛圖、教學道具等.歸類數據如圖2所示
數據顯示,“首要教學原理”在指導傳統教學資源與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開發上具有普遍適用性.其中,運用“首要教學原理”指導微課的設計與開發的研究數量最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近幾年微課的設計與開發成為教學資源研究的熱點,另一方面是“首要教學原理”有助于指導微課的快速設計與開發.其次,數據顯示運用“首要教學原理”指導 MOOC 開發的研究數量最少.近年來 MOOC 的設計與開發已經成為實踐和研究的熱點,MOOC 兼具教學資源和教學過程二者的設計與開發,“首要教學原理”可以發揮重要指導作用.如何運用該原理指導 MOOC 的開發有待研究者的進一步探索.
2.4 運用“首要教學原理”指導學科教學過程
“首要教學原理”具有較好的普適性,不僅可以指導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開發,也可以指導學科教學過程.本研究從不同教育階段、不同學科分布、不同教學模式三方面對涉及教學過程類的70 篇文獻進行歸類、整理,探索“首要教學原理”在指導學科教學的應用情況.
(1)“首要教學原理”在不同教育階段的應用情況
我國教育階段可以分為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幾個主要部分,通過對相關文獻進行判別、歸類、統計,可以了解“首要教學原理”在不同教學階段的應用情況,結果如圖3 所示.
從圖中的數據可看出,“首要教學原理”在基礎教育中的應用研究最多,約占總數的40%. 其次是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相關研究很少.
基礎教育的相關研究成果豐富,如“五星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討[12]”,“五星教學模式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13]”,“五星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創作教學中的應用探索[14]”等研究案例,研究者大多數是一線教師,他們通過課堂教學實踐驗證“首要教學原理”的效果并總結實踐過程中的經驗教訓.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相關研究則不僅僅涉及課堂教學實踐還涉及網絡課程開發、微課設計、MOOC 建設等方面的應用研究.
(2)“首要教學原理”在不同學科的應用情況
“首要教學原理”指導下的教學實踐應用廣泛,主要內容涉及在某一學科、某門課程、或某一節課的應用探索和實踐研究.在70篇教學應用類文獻中包含了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地理,生物、音樂、化學、歷史、信息技術、專業技能等學科,如圖4所示.
圖3 “首要教學原理”在不同教育階段的應用研究情況
數據顯示,專業技能類課程應用最多,占總量的30%.其次是信息技術學科的應用約占20%,英語學科和數學學科分別有6篇,各占9%,其次是地理、化學、物理、科學等學科.這些數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首要教學原理”對指導專業技能類、工作過程類的課程教學具有更多優勢.?首要教學原理?的作者梅瑞爾在書中列舉的案例大部分是實踐操作類的內容,對相關課程的指導和示范作用更加直接和明顯.
(3)“首要教學原理”在不同教學模式的應用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發展變化.“首要教學原理”是否能適用于不同教學模式呢? 本文將教學模式分為傳統教學、在線教學、混合教學三類,對相關文獻進行判別、歸納后得
出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首要教學原理”應用于不同教學模式的情況
教 學 模 式 篇 數 百 分 比
傳統教學 53 75.7%
在線教學 3 4.3%
混合教學 14 20%
結果顯示,目前“首要教學原理”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應用研究占優勢地位,這與我國當前傳統教學依然占據主導地位的實際情況是相吻合的.研究表明,在傳統教學中運用“首要教學原理”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效率,參與度.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教育研究者也開始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隨著微課、MOOC、SPOC 的興起,混合教學模式和在線教學模式也逐漸成為熱點,基于“首要教學原理”的相關研究會越來越多.
2.5 應用效果類研究數量較少,整體好評度較高
運用“首要教學原理”進行應用效果評價的文章有16篇,約占論文總數的9.4%,其中包括對傳統課堂教學、網絡課程、MOOC 等教學應用的效果評價.從評價的內容來看,主要包括“首要教學原理”應用效果的評價和運用“首要教學原理”評價課程質量兩大部分.結合文獻分析得出如下結論:第一,“首要教學原理”對教學過程具有較好的指導作用和實踐意義;第二,將“首要教學原理”應用于教學中可以有效解決教學問題,通過理論的本土化、學科化以及操作化應用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15];第三,運用“首要教學原理”作為評價標準對課程質量進行評價具有現實意義,“首要教學原理”的普遍適用性能為課程質量評價提供理論依據[16]. 應用效果評價類的研究表明“首要教學原理”的應用效果得到較高的好評度.
3 結 語
通過對170篇論文的內容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在理論研究方面,“首要教學原理”既能為課程和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也有利于指導教學模式與策略的設計,目前盛群力團隊是國內研究的主力軍.
(2)實踐應用方面,“首要教學原理”有利于指導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開發,尤其對微課的設計與開發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其在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階段運用比較廣泛,對指導實踐操作類課程具有一定的優勢,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運用比較多
(3)在效果評價方面,相關的研究數量較少但整體好評度較高.在對“首要教學原理”的研究現狀的分析中,因為研究對象僅限于國內研究文獻的分析,所以研究結論有一定局限性.“首要教學原理”是教學的第一原理,符合教學的規律與人的認知發展過程的規律,能夠成為構建未來教學設計理論與模式的基礎[17].“首要教學原理”自提出到引進我國經歷了近15年,今后要不斷拓展研究領域,不僅要關注其在傳統教學的應用研究,還應關注其在在線教學與混合教學方面的應用研究,進一步發揮該理論對教育教學實踐的重要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