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技巧
模板資源
精華論文
摘要:文章針對目前高職建筑工程專業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教學實踐改革,提出雙主體校企合作教學模式,通過案例分析對該模式下建筑工程專業的教學優劣勢進行比較,并從學校、企業與學生三個方面進行約束以保證此教學模式順利進行。雙主體模式教學相對傳統的單一學校主導模式更接近專業技術前沿,學生在新的崗位上能快速適應,該教學模式效果也受到企業認可。文章對該模式執行情況進行介紹分析,以期為其他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的實踐教改提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雙主體模式;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深入,很多院校在教改上正在積極探索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符合工學結合要求的課程模式。作為工學結合課程的核心特征,“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正在被大家所認識和接受[1]。近年來,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與建筑工程管理類專業實行“2+1”模式進行課改,在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實踐證明,這種模式較以往傳統的校內完成理論知識學習有較大程度上的優勢,推動了校企合作、課堂與一線對接、學工交替,能真正意義上實現高職教育的以崗位為需求培養技能性人才的初衷。然而,該模式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學生在外頂崗實習后才發現以前的理論知識掌握不夠扎實,想重回校園學習理論知識已錯過學習時機;用工企業發現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過于陳舊,不能適應現代技術更新;學生前兩年的在校學習沒有方向,或者對教師傳授知識不能引起重視。為此,我校自2016年對建筑專業采取雙主體模式進行教改班試點。本文以建筑工程專業為例,對該實踐教學模式進行分析,以期為高職院校土建大類專業實踐教改提供參考。
1 雙主體教改模式簡介
該模式是高職院校傳統“2+1”教學模式的改進,在保證理論教學內容完成的情況下,對后期1年的企業實踐教學進行完善,對1年的實踐教學進行再分配,通過企業和學校共同主導完成。在企業主導下安排學生帶著具體目標去實踐,要求企業安排實習學生對若干施工項目所有工序見習一遍,包括基礎工程、主體結構、二次結構、設備安裝、裝飾裝修工程等部分,讓學生對建筑工程的每一個分部分項工程有個具體的認識,要求學生對現場遇到的問題做好筆記,一方面可以向現場工程師請教,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學校專業教師講述的理論知識加以佐證分析。
2 雙主體教學模式案例實證
在職業教育發達的德國,相對傳統的按教學計劃教學來說,德國的職教體系中理論課程教學并沒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在培養學生方面,更為先進的德國職業教育的課程開發是政府主導,由勞資雙方組織機構高層次專家參與的工作,一般職業院校并不參與其中[2]。鑒于此,我們嘗試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尤其是后期專業實踐過程中,增強了合作企業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我們要求合作企業提出建筑工程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從工作任務去深入學習對應的理論課程,設計學習情境,并采用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案,如表1[3]。
以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為例,在其中的建筑施工組織設計章節教學過程中,直接傳授學生施工便道的設置、料場倉庫塔吊的布設、生活區與生產區的安全距離等,學生從書本很難理解,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聯系了企業工程師,通過企業提供具體項目的真實布置,如圖1。在對企業提供圖紙完全熟知的基礎上,由校內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在校內BIM實訓室制作模擬動畫播放,如圖2。在BIM軟件上讓整個項目從基礎到封頂結束所有工序都通過BIM施工策劃軟件模擬演示一遍,再以動畫演示為主線,后期通過企業組織學生去實際施工現場觀摩,讓學生對該知識點輕松掌握。
通過在不同課程上的雙主體教學模式改革,根據學生們反饋,該模式解決了很多課堂上發現不了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前的純理論教學也可以通過校企共同培養的雙主體模式變得生動。在對不規則混凝土構件工程量的計算、兩算對比、隱蔽工程的施工質量控制上,依靠現場工程師解決了學生感性認識題后,通過網絡和學校教師再進一步溝通,用理論知識對現場方法加以佐證,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該模式基本操作流程如圖3。
圖3 建筑工程專業課程教學雙主體培養模式流程 下載原圖
3 雙主體模式的保障措施
3.1 學校方面
雙主體教學模式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后面的兩個半年,這期間學生必須能得到企業工程師和學校教師的雙重指導,學校應保證有師資隊伍對實習學生通過網絡手段進行跟蹤輔導,學生見習期間則要專業教師針對現場實習內容通過畢業設計對學生實習內容加以總結、提高。而在管理制度上也要更加靈活,可以通過企業、學校雙評分制度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同時在企業和學校的對接上要及時無誤,保證學生安全。
3.2 企業方面
雙主體模式下校企合作的另一個參與方企業的培養地位同樣至關重要,對企業來說安排學生能接觸到整個施工過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資源,要求企業保證按實訓計劃培養,確保實訓質量。同時為了打消企業對培養人才后人才可能流失的顧慮,學??梢院推髽I、學生三方共同簽署協議,按訂單式來培養,學生畢業后直接在企業就業,這樣既解決了學生就業問題,又為企業找到了自己了解和需要的人才。在培養方面,學校和企業要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企業保證學生在施工現場有實習指導教師,實習有具體內容、場地,學校要保證有專業教師對學生實習跟蹤培養。
3.3 學生方面
要求學生及其家庭對培養模式有足夠理解,和企業、學校簽署三方協議前有充分認識。學生在簽訂協議前應該明確培養方向,按預定目標進行專業學習,遵守學校、企業的相關規章制度,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掌握專業知識,學生家庭也應予以配合支持。
4 雙主體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以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專業方向為例,目前已安排兩屆學生近30人實行雙主體教學模式培養。從學生角度來說,學生在實習期間,企業對其培養是按自己員工標準來執行的,這較以往的實習效果有顯著提高,學生明顯意識到該模式的實行能學到很多專業知識。對企業來說,企業在招聘前期就能參與到人才培養過程,對招聘的學生有一個全面了解,這更便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按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合適崗位,其實就是一個“企業參與培養的訂單式”人才培養體系,這更合乎企業的自身利益。而對學校人才培養來說,要有一個長期高效合理的模式,必須和企業建立利益驅動模式,當學校和企業真正能做到互惠互利、利益共享時,合作才能真正長久,而非紙質合同上的合作。圖4是雙主體模式下校企合作學生培養的拓撲圖。
5 雙主體模式校企聯合培養學生的幾點思考
目前從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對建筑工程技術、建筑工程管理兩個專業進行雙主體校企合作模式試點情況來看,企業、學生都對此培養模式比較滿意,目前形勢下該模式相對以前的“2+1”模式要更加符合市場對人才的要求。但要全面推廣該模式,應注意以下問題:
(1)學校對應專業必須有足夠的實訓基地、合作企業保證,并且要出臺相關制度作保障,讓學生、企業、學校三方由制度來約束,如對企業培養階段可以制定實訓學分制來規范學生行為。為保障實習效果,提高教師積極性,對參與企業實訓指導的教師應予以適當補償等。
(2)對企業來說,利益驅動才能構建長效合作機制,為此可以與一些企業簽訂訂單式培養合同,讓其意識到企業在實踐中參與培養的其實是自己的員工,成效一定會更加明顯。對教學管理中的比重可模仿瑞士職業教育模式[4]適當向企業傾斜,增加企業參與比重,表2。
瑞士中、高等職業教育的治理過程表2 下載原表
圖4 建筑工程專業雙主體模式下學生培養拓撲圖 下載原圖
(3)雙主體教學模式若對建筑工程專業全面推行,對學校、企業、學生家庭三方的共同配合有一定要求,比如學生在最后半年的課程安排、專業教師配套上,學校應予以積極支持;而對家庭來說,也應給予更多理解,學生在企業、學校往返學習雖然繁瑣,但其實是為了其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4)雙主體教學模式中的兩個半年期限應該是有彈性的,比如在遇到企業實踐安排上有困難可以適當延長。此外該模式要求學生素質相對較高,在學校相關教學制度沒有完善前,對學生的自我約束有一定要求,尤其是在企業實踐的半年時間。
6 結語
雙主體校企合作模式雖然本質上和傳統高職的“2+1”模式接近,但從反饋看教學效果較以前有明顯提升。若全面實施起來需要多方配合,主客觀上都需要投入很多人力和財力。同時各高職院校的師資、設備、財力水平不一,各學??山Y合自身實際對其適當改進,比如具體時間安排、實訓地點等,在該教學模式試點中,綜合企業、學生反饋的信息看,該教學模式取得了預期成效。
參考文獻
[1] 趙志群.對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課程模式和課程開發方法的一些思考[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2):24-27.
[2] 趙志群.西方職業教育研究的路徑與方向[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7,04(02):175-185.
[3] 趙志群.職業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及課程開發[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6(02):1-8.
[4] 趙志群,周瑛儀.瑞士經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05(03):154-160.